环球科创网

圆融寺(圆融)

更新时间:2024-03-13 09:19:23

导读 大家好,我是小环,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圆融寺,圆融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圆融:强调做事用心、处事关心、服...

大家好,我是小环,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圆融寺,圆融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圆融:强调做事用心、处事关心、服务开心;将人文的内涵融入工作场所之中,突显公司「和乐圆融」的文化特质。

2、 圆融最初为道教所倡导的: 道教虽以“少思寡欲”、“长生久视”为宗旨,主张学道之人应超然世外,独善其身,不趋炎附势;修道应以道济世,既要修道证真又要救世利人。

3、这种修己与利他的双重目标,表现出道教“内以修身,外以行善”的出入世并重的圆融精神。

4、 道教的圆融还体现在它的宽容、多元精神上。

5、《道德经》云:“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6、”这就是说,能包容一切就能够公平对待一切。

7、道教在看待人和万物的关系上,没有人类中心论的观点,认为人是“域”中四大之一。

8、在人与人的关系上,道教主张多元化,容纳不同的价值观,否定高低贵贱之分,反对自我中心论。

9、 道教还特别提倡尊重女性。

10、《太平经》云:“天地之道,乃一阴一阳,各出半力,合为一,乃后共成一。

11、”“男女各出半力,同志和合,乃成一家。

12、”在家庭伦理中,男女地位应该是平等的,男女和合的人道与阴阳和合的天道是对应的。

13、 道教自由圆融精神不仅表现为力求掌握自然规律而改造自然、战天斗地的自由;力求社会关系宽松活泼,个体在其中和畅自如、逍遥舒适的自由;还表现为个体身心的自由,即个体所具有的无穷之生命潜力。

14、 道教为了使人们不受既定的价值观和规范的束缚,张扬价值观多元化的合理性、合法性,保持心灵的开放和绝对自由,让思想不停滞、僵化,“浮云舒卷绝常势,流水方圆靡定形”。

15、在时机不到时,“乐天知命,何虑何忧!安时处顺,何怨何尤哉!”(葛洪《抱朴子外篇·名实》)在时机到来时,则如圆球滚落高山,如瀑水倾泻江河,机敏神应,圆应万方。

16、所谓“盖君子藏器以待有也,蓄德以有为也,非其时不见也,非其君不事也,穷达任所值,出处无所系。

17、其静也,则为逸民之宗;其动也,则为元凯之表。

18、或运思于立言,或铭动乎国器。

19、殊途同归,其致一焉”(葛洪《抱朴子外篇·任命》)。

20、这也是一种积极入世而达观圆融的处世态度,其目的是使心灵充满了潜能、势能,具有无穷的生机。

21、 这种心灵的自由,同样是与身形联系在一起的。

22、性即神,命即气,气神同运,性命双修,这是宋代开始的道教内丹学派的核心思想。

23、道教性命双修之学一方面积极追求精神超越即心灵自由提升的意义——这方面实已构成宋明理学家们的心性学的思想源头;一方面又以重视身体,不忘养生乃至不轻视感性世界为取向,充分体现了道教个体身与心的圆融自由精神。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