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06 15:10:11
大家好,我是小环,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叫龙佑之邦会不会更好,叫龙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在古代,龙代表帝王,九天之尊,不是一般人可以触摸的。
2、可是到了我们这一代,龙已经不再神秘,我打小就见过不少龙的造型,也听过许多有关龙的描述,只是有一点,从没听过龙叫唤。
3、 古人用“龙吟”两字,来形容龙的叫声,以区别于狮吼、虎啸、熊咆、狼嚎以及其它动物发出的声音。
4、《红楼梦》里曾用“凤尾森森,龙吟细细”,写潇湘馆的幽韵,着实令人遐思。
5、联想到古人曾有“怒涛卷雨作龙吟”等诗句,想必这龙吟之声,定是有人听过。
6、 只是古人苦于当时的条件所困,无法将龙的声音真实地传达给我们。
7、较为形象的比喻,就是拔剑出鞘的一刹,金属薄片因磨擦而产生的激荡,铿然嗡鸣,古人亦称“龙吟”。
8、另外,琴与笛都有“龙吟”的别称,只是我们很难从它们产生的声响中,去认定哪一种才真正是龙发出的声音。
9、 唐代诗僧皎然曾作《戛铜碗为龙吟歌》,诗序记述:太尉房琯早年读书终南山峻壁下,常听到一种奇怪的金属声回荡在山间,问当地的父老,说是“龙吟,雨将至”,不久果见云气弥漫,山雨大作。
10、以后偶至一山寺,在林岭间又听到这种声音,寻访过去,却是老僧在磨擦一种铜器,这便是我国最早模拟龙的叫声的一种乐器――“假龙吟”。
11、唐代中叶,这种乐器曾在浙江、河南一带流传。
12、 李贺的《假龙吟歌》曾写道: 石轧铜杯,吟咏枯瘁。
13、 苍鹰摆血,白凤下肺。
14、 桂子自落,云弄车盖。
15、 木死沙崩恶溪岛,阿母得仙今不老。
16、窞中跳汰截清涎,隈壖卧水埋金爪。
17、 崖蹬苍苔吊石发,江君掩帐筼筜折。
18、 莲花去国一千年,雨后闻腥犹带铁。
19、 确切地说:房琯所见的为一赤金钵,即铜钵,皎然称之为铜碗,与李贺诗中所说的“石轧铜杯”,形状相差不大,该是一种碗状的铜乐器,但不同于钲、钟、镗、钹之类的打击乐器。
20、房馆所见的老僧用“戛”的方法使其发出声音,而李贺说的是“轧”,尽管有所区别,但都不是敲击的意思,而是指摩戛和辗轧,即磨擦振动。
21、看李贺的诗句,应该是用石器滚擦铜器边沿发声,铜器中可能还贮了水。
22、房馆看老僧表演,似将铜钵置于水中“潜戛之”,但这样操作能否传声于空中?不得而知。
23、 我数年前曾去马六甲游览,在当地一古建筑中看到有人用铜盘作表演,先在盘中注满清水,用双手快速磨擦铜盆的外沿,发出嗡嗡的声响,并借助水波的共振,加强声波的传播,真正达到清扬远闻的效果,与皎然诗中所写的“初戛徐徐声渐显”颇为相象。
24、后来也曾见人用此法表演,却多是借用声波激起水浪,引人好奇罢了。
25、 “假龙吟”尽管是模仿龙声,却是自有记载以来最为接近龙所发出叫声的乐器了。
26、“假龙吟”的流传时间似乎很短,尽管有诗文反映,却并未在尘俗引起反响,原因很简单,这种声音只适合在与世隔绝的山林中传播,离开了那个幽深清冷的环境,也就失去了摄人心魄的力量,房馆的感受是“声清而静,涤人邪想”,皎然则认为“能令听者易常性,忧人忘而躁人静”,说的不过也是世俗人的听觉;至于已入空门的僧侣,应已无忧,无躁,更无邪想,在他们听来,龙的声音便是“万籁无声天境空”,“假龙呤”与其说是对龙呤的摹拟,毋宁只是禅心寂寞的写照。
27、诗人李贺则干脆用“枯瘁”两字形容龙的声音,清至极为“枯”,静至极则为“瘁”,隐喻这种非同凡响的声音,将把人带向枯寂死灭的境地。
28、“假龙吟”因此失传。
29、 人间从此再没人知道龙的叫声。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