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1-17 08:21:12
12月22日,中国全无人机器人大西的领军企业AutoX(安图)首次公开了AutoXRoboTaxi超级工厂的内部视频,展示了中国首条真正意义上的全无人机器人大西生产线。
今年7月,AutoX正式发布第五代无人驾驶系统AutoX Gen5,搭载全球最高清晰度的车规级传感器、自主研发的核心计算平台AutoX XCU以及自主驾驶领域的电子电气架构,计算能力达到2200 TOPS,实现了车规级功能安全的全栈架构冗余,保证了真正的无人驾驶能力。
这座超级工厂是为大规模生产AutoX的第五代RoboTaxi而建造的。3354AutoX与国际汽车巨头克莱斯勒FCA有着深度的融合与合作。它拥有车规的冗余线控,也是国内唯一能够支持量产的真正无人车。
“依托中国首条全闭环RoboTaxi生产线,AutoX可以保证每一台无人车生产的质量和一致性,这是真正实现无人RoboTaxi落地的前提。”AutoX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肖表示。
AutoX无人机器人生产线
中国首条无人驾驶RoboTaxi生产线,追求极致的安全性、先进性和一致性。
这次发布的视频,短短两分钟就展示了AutoX第五代无人机器人RoboTaxi诞生的全过程。
原本隐藏在AutoX第五代无人车后备箱中的车载超级计算平台XCU、第五代“性能怪兽”多传感器系统、车规级热管理一一呈现。
生产线上的机械臂
无人机器人大西的大脑、眼睛、神经、心脏、骨骼和肌肉全部亮相;
放置主传感器。
XCU汽车公司
AutoX选择江苏常州建设首个生产基地,其无人驾驶Robotaxis生产线经过三代优化,保证了每条Robotaxis量产集成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生产线全景
AutoX Gen5系统性能极致,AutoX完成全栈软硬件集成的自主研发。
零件进入仓库的第一步是通过严格的质量检验。然后,通过质检的零件去上流水线进行局部集成:第五代系统的双主多传感器融合系统和盲区多传感器融合系统都在流水线上完成。
最终的装配线由大型半自动滑板输送线和提升输送线组成,是专门为无人驾驶RoboTaxi的装配过程定制的。采用同行领先水平的ABB 7轴机器人,由西门子、欧姆龙、施耐德、飞利浦、三菱、SEW等国际巨头提供电控系统和传动系统,对无人机器人核心工艺进行标准化和数字化。
每一台RoboTaxi都经过标准化生产线生产,进入最终PDI工厂检验时,Gen5无人驾驶系统已经“点亮”,工作人员将从车内操作界面对Gen5系统的所有软硬件模块进行质检。
一台Gen5 RoboTaxi下线后,立即走上车间自建的自动多传感器校准转台、四轮对中等校准设备,完成了工厂恒温室、喷漆室等车辆的轨距水平检查,使其在出厂时就能进入无人状态。
>标定
车规测试
可以说,这条全无人驾驶RoboTaxi产线全方位呈现了AutoX在智能制造方面的颠覆式创新和技术领先优势,为中国实现L4-L5级别自动驾驶量产规模化开疆拓土。
AutoX第五代RoboTaxi产线下线
专注全无人RoboTaxi,软硬件结合领跑行业
与大多数自动驾驶公司多细分赛道布局、多条腿走路的策略不同,AutoX始终专注聚集于打造真正全无人的RoboTaxi,在RoboTaxi赛道上取得了无数个第一的光环:
● 打造中国首个具备L4/L5级别车载域控制器、车规级冗余线控的全栈电子电气架构冗余的RoboTaxi;
● 获得中国首个加州全无人驾驶牌照;
● 实现中国首个公开道路全无人驾驶与商业化运营;
● 全球首个在城中村终极挑战全无人驾驶;
● 在深圳实现全球最大的无人驾驶区域(168平方公里)。
在软硬件一体化深科技领域,AutoX一路领跑,此次在智能制造方面的重大突破,又一次展示了中国全无人RoboTaxi的正确打开方式,为业界树立了新的标杆。
今年发布的AutoX Gen5搭配28个超高分辨率车规级摄像头、全球最高分辨率的4D毫米波雷达、角分辨率达到0.9度、高清激光雷达、每秒超1500万点云成像,再加上自研核心计算平台AutoX XCU和自动驾驶域电子电气架构,刷新了中国RoboTaxi的标准,性能可与全球无人驾驶领域尖端玩家相媲美。
而具有量产能力的超级工厂,在进一步展示AutoX的硬件研发实力的同时,更展现了其硬科技智能制造能力,正持续推动第五代AutoXRoboTaxi的部署落地。
相较于仅做软件供应商的自动驾驶公司,AutoX在“硬科技”的投入越来越深,此次在真正全无人级别智能制造产线上的重大突破,更展示出其坚定投入规模化真正无人RoboTaxi硬核科技的决心,以及对质量、安全性的极致要求。
感知、算力、软硬件一体化、长期的无人驾驶数据积累,共同构成了AutoX的极高安全性护城河;AutoX全无人RoboTaxi超级工厂投入量产,则意味着中国全无人RoboTaxi按下了加速键。
目前,AutoX拥有近1000人规模研发团队,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硅谷全球五大研发中心持续加速招聘科研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