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0 20:35:50
摘要
云计算被称为继个人PC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革命,不仅实现了IT技术的创新,也是IT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的重大变革。越来越多的商业活动几乎都采用云计算技术作为后台支撑,实现按需服务和按需计费。
我国高度重视云计算产业,已将云计算产业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在十二五规划中,云计算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支持。通过云计算技术,可以缩小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IT应用差距,让每个人都能以极低的成本获得顶尖的信息技术和服务。
随着云计算市场的不断扩大,应用场景涉及个人数据存储、企业数据和应用支撑、国家公共基础设施支撑等领域。云计算的发展趋势自然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云存储作为云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无论是个人数据还是企业数据,都在利用云存储海量存储、灵活扩展的特点进行相关应用。
云存储概念
顾名思义,云存储是在云上提供存储服务,将数据存储在云上,供企业或个人访问的解决方案。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连接到云端,随时随地方便地访问数据。与离线相比,具有高可用性、可扩展性强、存储容量大、按需提供等特点。云存储一般由云计算服务商通过服务提供,数据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存储。对于用户来说,没必要关心数据存储的具体区域,用就好。根据云存储提供的服务类型和不同的用户,云存储服务大致可以分为个人服务,如网盘、文档共享和编辑等。面向企业的服务,如企业数据存储的空间租赁服务、数据的云灾备服务、云监控和存储等。
云存储技术特性
云存储服务提供商会通过存储虚拟化技术,在后台将分散的存储资源虚拟化,聚合成池,形成存储资源池。作为个人或企业的消费者可以通过基于Web的用户界面访问和使用该存储资源池来存储文件或对象。在一些自动化场景中,服务提供商还通过Web服务应用程序接口(API)提供数据存储。根据云存储的不同使用场景,云存储可以细分为视频云存储、文档云存储、容灾云存储、数据库云存储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云存储,我们必须首先了解云存储的架构及其特点。云存储的架构大致分为物理层、管理层、应用层和访问层。
物理层:
物理层是真正存储数据的硬件介质,如磁盘、磁带等,也是最基础的部分。根据硬件本身的特点,存储介质有所不同,如FC光纤通道存储设备、网络存储设备、直连存储设备、IP存储等。目前,在常见的云存储场景中,云存储中的存储硬件往往非常庞大,而且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Pool可以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通过网络互联,利用管理层的特性实现存储设备的高可用性、硬件设备本身的状态监控和故障维护。
存储管理:
众所周知,云存储的可靠性非常高,可以说毫不夸张的说是五个九。主要是因为它有可靠的存储管理层,物理设备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区域分布等功能,几乎不发生单点故障。存储管理层可以说是云存储方案的核心部分,也是云存储中技术复杂度和管理复杂度最高的部分。通过集群、分布式文件系统和网格计算等技术,协同工作的w
应用接口层作为云存储的润滑层,起着重要的作用,它集成了不同的协议和接口,为不同的应用场景提供不同类型的访问服务。云存储不仅仅指硬件,更是硬件和软件的集合,通过应用层的协调,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提供服务。如监控应用平台、VOD应用平台、网络硬盘应用平台、远程数据备份应用平台等。
访问层:
接入层是离消费者最近的一层,是消费者和云存储之间的桥梁。记住,云存储不是存储,而是云服务。对于消费者来说,不是指某个特定的设备,而是很多存储设备和服务器的集合。消费者在使用云存储时,使用的不是一个存储设备,而是整个云存储系统带来的一个数据访问服务。消费者可以通过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门户登录云存储系统,使用云存储服务。随着web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可以通过PC、移动终端和智能终端实时访问或共享数据。
一个好的云存储架构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虚拟化
云存储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存储虚拟化。虚拟化技术将存储资源的逻辑映像从物理存储中分离出来,从而提供简化的无缝虚拟资源视图,并简化复杂的底层基础架构。存储资源通过虚拟化技术“汇集”后,形成一个巨大的存储池。用户不需要关心数据的具体存储位置,按需索取即可。云存储虚拟化技术将保证数据的高可用性,真正实现数据随处可带。
扩展性
可扩展性是云存储最基本的特性之一,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先设计、后购买、再集成的扩展模式。但是通过好的软件设计,通过集群管理模式和分布式架构基础,你可以根据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提出要求。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和使用成本,真正发挥云的优势。
稳定性
满足
用户或者企业的不同场景应用的高可用,云存储从诞生之初就考虑了冗余特性,并在架构上就考虑到了高可用的要求。所有物理层分布在不同的区域,数据罗盘到不同的区域,通过集群、网络互联等技术实现数据的实时同步,实现多副本存储,统一接口存取。安全性
云存储方面安全性一直是服务商和企业最关注的话题,再加上国家发布的《数据安全法》对数据的存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云服务商也在第一时间进行各种技术升级和改进,实现数据的落盘加密、数据访问加密、数据容错等多种手段确保用户云上数据的安全。因为云服务商提供的服务范围广、类型多,所以实际上云存储所能提供的安全性水平远远要比用户本地硬盘或者企业的数据中心所能提供的安全水平要高。
便捷性
云存储为消费者或者企业提供了便捷的访问方式,如PC、移动端或其他智能设备。只要有网络,用户就可以通过这些方式进行数据的存取、共享等操作。部分云服务商还可以将整个数据集传送到你所选择的任何媒介,甚至是专门的存储设备,大大提高了数据迁移的便捷性。
云存储发展趋势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部署,“双轮驱动”(业务驱动数据、数据驱动业务)尤为突出。企业越来越重视客户的体验,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收集用户的体验数据,反馈给业务甚至研发团队。通过大数据平台的分析,发掘价值,用于研发及业务侧的决策。同时业务应用趋于移动化,最直观的实现端到端的通道打通。相较于传统方式,非结构化数据将越来越多的被采集和存储。
当前我们已经从IT进入到了DT时代,甚至是OT时代。物联网给各种终端赋予了智慧属性,海量数据将被采集用于数字化转型内服务的提升和质量的把控。寻找一种安全可靠、海量的存储解决方案就变得尤为重要。
云存储已经成为未来存储发展的一种趋势。随着云存储技术的发展,各种涉及云存储的场景会越来越多。从大方向考虑,云存储还需从安全性、便携性及可用性三个角度进行改善。
安全性
随着《数据安全法》的发布,从国家层面对数据的安全进行立法,数据的重要性和安全性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云服务提供商应该研读《数据安全法》,从数据的生命周期对数据进行安全防护,而不仅仅关注云存储自身的安全性,也要涉及数据的使用、采集等方面。
便携性
随着物联网的不断发展,云服务提供商也开始逐渐对IOT的发展进行支撑。更多的物联网场景被满足,如云上监控、云上点播、云上会议等等。随着各种智能终端的普及云存储的便捷性应不再局限于H5等web相关的技术上,而是向嵌入式等接近硬件的方面发展,更有利的支撑物联网的发展。同时可以尝试通过新的手段实现数据的云上云下便捷转移,满足将来混合存储模式的需要。
可用性
从企业的实际应用出发,不难发现云上数据和云下数据在网络传输上还存在不同级别的延时。当下结合CDN内容分发系统可以实现网络访问加速的功能,提升用户的访问效果。利用本地高速存储缓存机制,可以对热数据进行临时存储,解决数据级延迟问题。随着云存储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厂商仍将继续努力实现存储方式的优化和网络优化,从而尽量减少数据传输的延迟性,为用户实现数据云上云下无缝访问提供更好支持。
结束语
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大数据时代已悄然开来,数据的存储已成为企业的重中之重,考虑数据该安全的存哪?在大数据时代,数据量高速增长,数据存储已经是很多产业服务、经济建设的重要IT基础设施。云存储架构作为承载数据的载体,一定会随着业务的需要和整体云的发展不断更新,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所有技术架构都是为商业架构而服务的。脱离业务的架构就如同人没有骨架,无法撑起身体而前进。相信云存储架构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开源化、轻量化和更具前瞻性。再次重申,云存储不是存储,而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