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24 05:03:08
大家好,小勉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太史令司马迁,太史令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太史令相当于现在的历史记录员或历史撰写员,主要负责将以前所发生的事情记录并保存下来的一种文员。
2、太史,官职名,传夏代末已有此职。
3、西周、春秋时太史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为朝廷大臣。
4、秦汉设太史令,职位渐低。
5、魏晋以后修史的任务划归著作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
6、隋改称太史监,唐改称太史局,肃宗时又改为司天台,五代同。
7、宋代有太史局、司天监、天文院等名称。
8、辽称司天监,金称司天台。
9、元代改称为太史院,与司天监并立,但推步测算之事都归太史院,司天监仅余空名。
10、明、清两代,均称钦天监。
11、至于修史之事则归于翰林院,所以对翰林亦有“太史”之称。
12、扩展资料:历史发展:秦始置太史令,西汉因之,掌编写史书和天文历法,俸禄六百石。
13、西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隶太常,掌天文、历法、撰史。
14、东汉,置一员,六百石,不再撰史,专掌天时、星历,岁终奏新年历,国祭、丧、娶奏良日及时节禁忌,有瑞应、灾异则记之。
15、三国,沿置。
16、魏、蜀亦不撰史。
17、东汉以降,其属官有丞、灵台丞、中郎、待诏、监候郎、候部史等,设置不一。
18、晋朝,沿置,别有灵台丞。
19、十六国,亦多置。
20、前燕其地位颇重,间或参谘重要政务。
21、南朝皆置,宋一员,掌三辰时日祥瑞妖灾,岁终奏新历;南齐沿置。
22、梁武帝天监七年(508)隶太常卿,位一班;陈沿置。
23、北魏置多人,主律历。
24、北齐为太常寺太史署长官,掌天文地动、风云气色、律历卜筮。
25、隋朝,为秘书省太史曹(局)长官。
26、置二员,从七品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名监,进阶为从五品。
27、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复名令,从五品下,掌观察天文,稽定历数,凡日月星辰之变,风云气色之异,率其官属占候之。
28、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名秘阁郎中,后又改名浑天监、浑仪监,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复名令;中宗景龙二年(708),又改太史监,不隶秘书省,睿宗景云元年(710)又名令,隶秘书省。
29、其后屡改屡复,玄宗天宝元年(742),名太史监,不隶秘书省;肃宗乾元元年(758)改名司天监,升从三品。
30、北宋神宗元丰(1078-1085年),改制,后复置,为太史局长官,掌测验天文,考定历法,十年一迁。
31、南宋,因置。
32、辽朝,为司天监长官。
33、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置,为太史院长官,武宗至大元年(1308)升从二品,仁宗延祐三年(1316)升正二品,后改为院使。
34、元末朱元璋曾置为太史监长官,以刘基为之;吴元年(1367)改名太史院院使。
35、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史令太史,官职名,传夏代末已有此职。
36、西周、春秋时太史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为朝廷大臣。
37、秦汉设太史令,职位渐低。
38、魏晋以后修史的任务划归著作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
39、隋改称太史监,唐改称太史局,肃宗时又改为司天台,五代同。
40、宋代有太史局、司天监、天文院等名称。
41、辽称司天监,金称司天台。
42、元代改称为太史院,与司天监并立,但推步测算之事都归太史院,司天监仅余空名。
43、明、清两代,均称钦天监;至于修史之事则归于翰林院,所以对翰林亦有“太史”之称。
44、三代(夏、商、周)为史官及历官之长。
45、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
46、《汉书·光武纪》注:“史官之长也。
47、”是政府中很重要的一名官员。
48、后来职位渐低,秦朝称太史令,汉朝属太常,掌天文历法。
49、司马迁的官职即为太史,在《史记》中的作者评述多以“太史公曰”的句子起始,所以太史一词有时也指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50、《张衡传》:“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51、魏晋以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
52、至明清两朝,修史之事由翰林院负责,因此又称翰林为太史。
53、《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问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54、太史令相当于现在的历史记录员或历史撰写员(主要负责将以前所发生的事情记录并保存下来的一种文员)。
55、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