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科创网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原文(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更新时间:2022-09-02 02:36:16

导读 大家好,小勉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原文,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家好,小勉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原文,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2、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3、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4、这首词叫做《如梦令》是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所写。

5、李清照出生于北宋盛世,文人辈出之时,父亲李格非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门下四学士之一,母亲也是名门之后。

6、李清照自幼熟读诗文,才华横溢。

7、情绪表达可能是世间最难的事。

8、普通人就算是长篇大论,亦不能表达一二。

9、诗人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用短短几字便能将个人情绪展示出来。

10、特别是李清照,作为为数不多的女诗人之一,她表达情绪的能力却是登峰造极!译文大意是:我时常想起,去溪边的亭子游玩,玩到太阳都下山了。

11、喝得大醉都忘记了回家的路。

12、等玩到尽兴天也黑了,划着小船回去,却进入藕花塘的深处。

13、怎么出去呢?抢着划呀,抢着划呀,一不小心惊动了满滩的水鸟,都飞了起来。

14、这首《如梦令》,是李清照年轻时候的作品,写的是她常常难忘的一次溪边亭子的畅游趣事。

15、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她潇洒豪放的风姿,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16、显得卓尔不群,朴实无华。

17、词中写的酒醉、花美,清新别致。

18、“常记”两句起笔虽然平淡,但自然而和谐,把我们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之中 。

19、“常记”明确的表示追述,地点是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傍晚,作者酒醉饭饱以后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都认不出来了。

20、“沉醉”二字点明了作者本人心底的欢愉 ,“不知归路”反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兴致,不难看出,这一次愉快的游玩,给作者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21、紧接写的“兴尽”这两句,就把这种意境递进了一层,兴尽了方才划船回去,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了作者当时游玩兴致很高,不想回去。

22、而“误入”这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朴实,同前面的“不知归路”遥相呼应,显示了作者的忘情肆意的心态。

23、一连重复“争渡”这个词,两个“争渡 ”,表达了作者急于从迷途之中找寻出路的焦急心情,心如火燎。

24、思量着怎样才能划出荷塘回家时,胡乱地滑动着小船,去寻找一条归路。

25、正是由于“ 争渡”,忽然听到扑愣愣的一片响声,鸟都飞起来了。

26、所以“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沙滩上的水鸟都吓飞了。

27、到此,这首词戛然而止没有下文,言已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浮想联翩。

28、这首词,短短33字,却把李清照当年的美好时光完美描绘出来,一幅妙龄少女尽兴而归的画卷一气呵成。

29、虽是讲少女酒兴而归,读起来却酣畅淋漓,无矫情做作之感,单纯的晶莹剔透。

30、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31、原文为: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32、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33、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34、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35、宋朝的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36、争渡。

37、争渡。

38、惊起一滩鸥鹭。

39、这是出自李清照的一首词。

40、将一片湖的景色描绘的如影如行,如痴如醉。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