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07 18:25:03
大家好,我是小环,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读劝学有感200字,读劝学有感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诗经》上说:“不要总想贪图安逸,小心谨慎地做好你的工作,爱好这种行为,神明知道了,就会赐给你莫大的幸福。
2、最高的修养,莫过于精通道理使得自身起变化,最大的幸福膜过于用原无灾无难。
3、”我们每天都在认真、拼命的工作,为的是以后,也许是为了以后的以后的收获,却不知正如《劝学》中所说的,整天的冥思苦想,却不知学习片刻有收获,只要你在生活中,在工作中稍有用心,稍有留心的话,你会发现每时每刻你都会有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收获的,积少成多、积土成焉,日久无常,你就会发现,你已成为一位知识的富有者,尽管每个人的先天资质有所差异,但着差异是微乎的,只要聪明能干,多去凭借和利用客观事物,你也会成为君子的。
4、积土成为高山,风雨从山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渊,蛟龙就在渊中成长,积累善行养成美德,人就能情操高尚、智慧日增,也就具备了圣人的思想品质,所以每一步都要踏踏实实地走,这样才能到千里之外,就象前面所说的留心生活中的每一点滴,日久天长的坚持下去就会成为富有者,但是具备了“财富”还应专心致志、刻苦钻研、戒骄戒躁,你才会成为真真正正的“富有者”,只有这些都做到了你才是真正地会学习,懂学习的人,你才可能为人师。
5、 《劝学》这篇最重要的就是讲到了明心见性的方法。
6、这个方法就是“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7、”有德才能明道。
8、但德是一切众生所共有的,谓之性德。
9、然而仅有性德是不行的。
10、因为众生的性德被无明给蒙蔽了,无法显示其光明清净的妙用,反而显示出污浊的身心世界,令众生枉受轮转六道的痛苦。
11、 只有依靠修德才能使性德的清净光明显示出来。
12、修德就是积善,积善即是明道的资粮。
13、善法有世出世间的不同。
14、这种不同固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行者自己的心志之强弱。
15、所以即使儒家的道,也并不是局限世间的,这种理解是非常肤浅的。
16、儒家之道行之极处也是可以出世的。
17、当然,在一切出世法中,佛教是最为高超圆满的。
18、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这绝非凡夫之境界。
19、众生本来是神而明之的,之所以会变成愚昧,实在是性德被障碍的缘故。
20、因为修德而显出性德,神明不过是性德之用而已,荀子知晓其是自得,非从外来。
21、“圣心备焉”,圣心即是真心,“备”者恢复也,去妄显真。
22、荀子所在的时代,佛教尚未传入中国,但绝不可说中国即无悟道者,佛经亦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23、 荀子可谓无师自悟,但其之所以能够悟道还是因为其修学暗合道妙。
24、宣化上人曰老子孔子皆菩萨示现,则荀子之本迹我亦不敢妄测。
25、从《劝学》篇中我们可以明白其修学思想与佛教戒定慧三学是暗合的。
26、荀子对道心之坚固非常重视,而曰:“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
27、”德操是修道最重要的,这种德操与积善的关系是密切的,是真正的戒。
28、“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
29、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
30、”“应”即是“慧”,也可以说“定”是“止”,“应”是“观”,“能定能应”即“止观圆融”。
31、这时候才可谓之成人,即成就道业之人。
32、 成就之后,荀子再谈到了其境界“天见其明,地见其光”。
33、天地间纯是一片光明,由此可知荀子的证量一二。
34、最后荀子以“君子贵其全也”作结,勉励后学勿得少为足,当勤精进。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