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8 00:52:09
大家好,我是小环,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子贡曰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标题: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2、”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3、” 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有钱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纵有钱却谦虚有礼哩。
4、” 子贡说:“《诗经》上说:‘要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先开料,再糙锉,细刻,然后磨光。
5、’那就是这样的意思吧?”孔子道:“赐呀,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一件,你能有所发挥,举一反三了。
6、” 此章的前一句对话,孔子温婉地否定了子贡的看法,提出了安贫乐道,有钱而谦逊好礼的道理。
7、下一句意思是说,子贡悟到由“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上升到追求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犹如切、磋、琢、磨一样精益求精。
8、这样的看法得到孔子的高度赞扬。
9、认为可以和赐讨论《诗经》了;认为赐是个可以举一反三的学生。
10、从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孔子的价值取向。
11、 我们都知道,人人都追求平等,都在倡导平等人,但不容忽视,但这种不平等其实在出生时就决定了。
12、这里,这种情况不谈。
13、我想,孔子说的,是排除了这种出生的情况下的一个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
14、 所以,自然,此处“安贫乐道”中的贫,应该首先是指物质贫乏,还更指的是沉于下僚时精神上的苦闷和高远志向无处发抒的内心伤痛。
15、 物质上的贫乏尚且不谈,没有物质的生活自然不是人想要的,但带给人伤痛的,往往是精神上的苦闷和髙情无处发抒之苦。
16、这时,能安于贫,安于“暂时”或“永久”的这样一种状态,是极为难得的。
17、因此,这种人在古代,往往被称为高人隐士,譬如晋代之陶潜等等之名士。
18、 对当代而言而言,贫,当然指物质生活的贫苦,但更指的是不为人知的精神的苦闷和精神追求上的同道者的贫乏。
19、是要守护自己内心的家园。
20、是要有一个恒定的信念和对未来、对终身、对世界的一个稳健的把握。
21、尽管处于一个学术劣势的时代,却永远不会失去努力追求的心愿和斗志,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坚定地朝自己设定的目标走,静心调养自己,丰厚自己,耐住寂寞,没有抱怨,没有责问,用平和之心,不问为什么,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22、无论几个人,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贵(包括物质和精神)。
23、我想,这是夫子他老人家希望看到的吧! 是在这样的一种“贫穷”的状态下,依旧用积极入世之心,换回理想和信念,用好好吃饭、好好睡觉等等良好的心态来保持自己终生精神生活的永不枯竭。
24、保持对“道”的良好感觉。
25、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要解决,就是为何孔子认为“贫而乐”比“贫而无谄”境界更加高迈?赐悟到这个道理,孔子就认为可以与之谈论《诗经》,是个能举一反三的好学生呢?“贫而乐”高明在哪里?我想,髙就髙在这个“乐”字。
26、对这个“乐”字,下帖还要接着谈。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