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科创网

今日时讯:构建“四个自主”可计算数字地球

更新时间:2023-07-07 10:06:00

导读 “在数字经济时代,需要重塑‘数字地球’底座。”7月6日,中科星图副董事长、总裁邵宗有在2023第二届数字地球生态峰会上表示,“基于数字地

“在数字经济时代,需要重塑‘数字地球’底座。”7月6日,中科星图副董事长、总裁邵宗有在2023第二届数字地球生态峰会上表示,“基于数字地球连接资源、能力、需求,需要构建全新价值网络,助力空天信息在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升级。”

邵宗有提出以先进计算驱动的数字地球产品概念,即“可计算数字地球”。“进度挺快,年初大概接入了1000多家企业,到今年上半年,已经接入7000多家。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组建了地推团队,二是会销。”邵宗有希望今年“可计算数字地球”能赋能两万家企业。

“数字地球”模型不断演进

“数字地球”模型不断演进。“第一阶段叫‘数字地球’,核心是承载空天信息并将其可视化,引入的要素是卫星。第二阶段叫‘可计算数字地球’,不仅引入‘天基’基础设施、高分北斗数据及无人机数据,还引入算力。未来,算力在‘数字地球’里将发挥与卫星一样的核心作用。第三阶段叫‘智能地球’,可能是Chat-GPT、元宇宙等与智慧感知的混合体。”邵宗有说。

目前,全球范围多家公司在“可计算数字地球”方向跃跃欲试。比如,谷歌利用其基础设施,将超过5PB的在线卫星数据资源和数千个CPU算力资源融合在一起,建设了谷歌地球引擎,为全球科学家服务。

英伟达第二代地球系统创建了AI物理环境,结合GPU加速计算、神经网络和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以及大量可供学习的观测和模型数据,可以实现百万倍的加速。

微软行星云计算构建一个全球环境信息资源网络,与生态合作伙伴共同开发数据集,并将其加载到行星计算机中。

“虽然我们没有卫星,但我们接入了超过250颗卫星,亚米级卫星超过30颗,这些卫星给我们提供了高质量鲜活的数据。”邵宗有表示,“我们是算力起家,有自建的智算系统,也从外面引进智算,我们的算力能力一流。”

实现自主可控是关键

至于如何构建新一代“可计算数字地球”技术体系,邵宗有认为“四个自主”是关键,即自主的空间基础设施、自主的IT基础设施、自主的数字地球理论及自主的数字地球量化计算引擎软件。

“对地观测数据需要国家卫星提供,这里面既有安全问题,也有成本问题。在IT基础设施中有自主的超算、智算,就不怕被‘卡脖子’。基于北斗波峰理论,能够很好地把数字地球与超级计算机融合在一起,处理问题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大幅降低。此外,还需要自主的数据和软件。有了‘四个自主’之后,‘数字地球’作为数字经济的底座才会扎实。”邵宗有说。

与会专家表示,“可计算数字地球”对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构筑“可计算数字地球”需要各方合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活动现场,中科院空天院、中科曙光、中科星图和海光信息四家机构/企业进行了签约,将深化生态合作,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自身在数字地球、遥感数据获取与处理、数据分析与应用、算力网络等方面的优势,形成强强联合的效应,共同推动我国空天信息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为我国数字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当前,数字经济浪潮推动空天信息产业生态不断完善,与空天信息和数字地球技术密切相关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产业加快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