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科创网

今日时讯:专家认为未来3到5年工商业储能将成为主流

更新时间:2023-09-16 08:00:02

导读 9月11日,在碳中和能源院士高峰论坛暨第三届中国国际新型储能技术及工程应用大会上,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表...

9月11日,在碳中和能源院士高峰论坛暨第三届中国国际新型储能技术及工程应用大会上,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表示,目前用户侧储能仍处于初级阶段,未来3到5年,工商业储能将成为储能市场的主流。这得益于政策导向、用电单位的自我调节能力、电价补贴政策的出台以及国内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推进。

工商业储能发展空间大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泽深在论坛上表示,当前,新型储能领域欣欣向荣、新型储能的装机规模呈现了爆发式增长。

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的统计,2023年上半年投运的储能项目总装机规模已超过了2022年全年的总和,共有159个储能项目投运,包括154个新型储能项目和5个抽水蓄能项目,新型储能项目的投运规模达到7.05GW/14.66GWh。其中,电化学项目的投运达到143个,装机规模达到6.93GW/14.58GWh,占比达到98.3%。上半年各省储运项目的备案超过了2000家,华东以1185家位居榜首,其次是华南,紧随其后的是华中。

王泽深表示,今年下半年新型储能行业将呈现五个向好局面:一是工商业储能和大储产品出口市场进一步向好;二是国内新型储能市场新增装机进一步向好;三是新型储能多元化应用场景进一步积累和延伸;四是储能电池产能释放好于去年同期,供不应求;五是电芯成本和系统成本下降较快。今年全年,国内新型储能新增装机有望达到15GW-18GW。

在本次论坛召开期间,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主编、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课题组撰写的《2023中国工商业储能发展白皮书》正式发布。《白皮书》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工商业储能新增装机量将达到1.5GW,预计到2025年这一数字有望增长到11.5GW,届时,全球工商业储能的累计市场规模将在190亿元-240亿元。

从全球区域分布来看,全球工商业储能主要集中在美国、德国、日本和中国,上述四个国家工商业储能装机量约占全球装机总量的79%。

《白皮书》数据显示,2023年1-6月,中国用户侧储能项目新增装机规模约138MW,其类型主要是工商业储能。预计2023年,中国工商业储能新增装机规模有望达到300MW-400MW。

《白皮书》预测,到2025年,我国工商业储能装机总量约占新型储能装机总量的4.5%,按新型储能装机总量约70GW估计,2025年末中国工商业储能装机总量约为3.2GW。按照工商业储能系统成本1.2元/Wh-1.5元/Wh、储能时长约2.5小时估算,至2025年约有2.2GW/5.5GWh的增长空间,至2025年我国工商业储能累计市场规模约为65亿元-80亿元。

5到6年内或能实现回本

从国内的情况来看,由于投资成本相对较高和用户的安全担忧,早期市场更偏向于合同能源管理和融资租赁这类模式,这有助于推动用电企业更积极地采纳储能技术。不过,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成熟,《白皮书》预计业主自投资和纯租赁模式将逐渐占据主导。

《白皮书》显示,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中,能源服务方(投资方)承担起购买储能的责任,并通过提供能源服务形式与用电企业(业主方)分享收益,目前主要按照90%:10%或85%:15%的比例分享。

最优情况是,能源服务方承担了储能的初期投资成本,用电企业则与其分享收益。一般在5到6年内,能源服务方即可通过储能收益实现回本。

据《白皮书》测算,一个典型的工商业储能系统年度净现金流大约为190元/kWh,投资内部收益率(IRR)约为7.5%-11.2%,静态投资回收期为7.9年-9.5年。

高IRR值意味着储能系统为企业或投资者带来了较高的回报。《白皮书》显示,安徽、北京和重庆等省份分别展现出12.5%、3.5%和15.2%的IRR,这些地区的储能项目预期回报颇为可观。

仍存在多方面挑战

近年来,工商业储能虽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但在并网、调度频率、商业模式等方面仍存在挑战。

刘勇表示,大型工商业储能项目的接入受到位置和周边电网条件的制约,导致其并网困难。同时,大多数储能电站的调度频率低于每天2次,影响其经济效益。此外,尽管合同能源管理在商业模式中占主导,但业主方收益分配较低,致使其参与积极性不足。

同时,国内工商业储能与欧美国家相比,受到电网峰谷价差较小等因素的影响,仍未实现大规模推广。

《白皮书》提出对未来的政策建议,展望未来,国内工商业储能产业的迅速发展仍亟需国家政策、电网机制、商业模式、企业单位等各方的合力支持。

一是不断完善工商业储能技术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为产业快速发展奠定政策基础。

二是国内工商业储能行业标准仍有待进一步细化完善。建议通过完善工商业储能各标准体系建设,建立保障各细分储能产品高安全、高品质的标准体系,推动国内相关企业提高产品兼容性,实现工商业储能产品标准化、模块化和系列化,助力国内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占领国际市场。

三是多措并举推动工商业储能产业技术突破和经济性提高,为产业快速发展进一步创造有利条件。各类工商业储能技术仍面临全生命周期经济性不高等问题,工商业储能系统整体降本增效仍有较大空间。

四是引导鼓励工商业储能行业不断提高产品性能和品质,为工商业储能大规模推广提供坚实基础。建议积极引导鼓励工商业储能行业重视产品研发,积极打造高品质、高性能的高端产品。

五是积极鼓励企业用户、社会资本等探索商业模式和盈利方式,不断提高工商业储能的效能和效益。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