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科创网

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还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什么意思)

更新时间:2023-08-03 03:40:25

导读 大家好,我是小小根,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还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什么意思很多人还不知道,...

大家好,我是小小根,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还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什么意思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意思是: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

2、出自战国荀子《劝学》,原文选段:

3、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译文:

5、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6、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7、扩展资料

8、创作背景:

9、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各自的主张,并逐渐形成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等不同的派别,历史上称之为“诸子百家”。

10、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为了揭示后天学习的重要意义,他创作了《劝学》一文。

11、文章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

12、作者简介:

13、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

14、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15、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劝学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