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9-18 06:04:14
大家好,我是小环,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人职匹配理论是指人的个性特征与职业性质一致的理论,人职匹配理论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人职匹配理论 人职匹配理论即关于人的个性特征与职业性质一致的理论。
2、 其基本思想是,个体差异是普遍存在的,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而侮一种职业由于其工作性质、环境、条件、方式的不同,对工作者的能力、知识、技能、性格、气质、心理素质等有不同的要求。
3、进行职业决策(如选拔、安置、职业指导)时,就要根据一个人的个性特征来选择与之相对应的职业种类,即进行人职匹配。
4、如果匹配得好,则个人的特征与职业环境协调一致,工作效率和职业成功的可能性就大为提高。
5、反之则工作效率和职业成功的可能性就很低。
6、因此,对于组织和个体来说,进行恰当的人职匹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7、而进行人职匹配的前提之一是必须对人的个体的特性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而人才测评是了解个体特征的最有效方法。
8、所以人职匹配理论是现代人才测评的理论基础。
9、 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特性一因素论”和“人格类型论”。
10、 特性一因素论 特性一因素论(Trait-Factor Theory)的渊源可追溯到18世纪的心理学的研究,直接建立在帕森斯(F.Parsons)关于职业指导三要素思想之上,由美国职业心理学家威廉斯(E. G. Willianson)发展而形成。
11、 特性一因素论认为个别差异现象普遍地存在于个人心理与行为中,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能力模式和人格特质,而某种能力模式及人格模式又与某些特定职业存在着相关。
12、每种人格模式的人都有其适应的职业,都有选择职业的机会,人的特性又是可以客观测量的。
13、 特性一因素强调个人的所具有的特性与职业所需要的素质与技能之间的协调和匹配。
14、为了对个体的特性进行深入详细的了解与掌握,特性一因素论十分重视人才测评的作用,可以说,特性一因素论进行职业指导是以对人的特性的测评为基本前提。
15、它首先提出了在职业决策中进行人职匹配的思想。
16、故这一理论奠定了人才测评理论的理论基础,推动了人才测评在职业选拔与指导中的运用和发展。
17、 2、人格类型理论 美国职业心理学家霍兰德(Holland)创立的人格类型理论对人才测评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8、 在人格和职业的关系方面,霍兰德提出了一系列假设:①在现实的文化中,可以将人的人格分为六种类型:实际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与传统型。
19、每一特定类型人格的人,便会对相应职业类型中的工作或学习感兴趣;②环境也可区分为上述六种类型;③人们寻求能充分施展其能力与价值观的职业环境;④个人的行为取决于个体的人格和所处的环境特征之间的相互作用。
20、在上述理论假设的基础上,霍兰德提出了人格类型与职业类型模式。
21、不同类型人格的人需要不同的生活或工作环境,例如“实际型”的人需要实际型的环境或职业,因为这种环境或职业才能给予其所需要的机会与奖励,这种情况即称为“和谐”(congruence)。
22、类型与环境不和谐,则该环境或职业无法提供个人的能力与兴趣所需的机会与奖励。
23、霍兰德在其所著的《职业决策》一书中描述了六种人格类型的相应职业。
24、 人格类型与职业关系也并非绝对的一一对应。
25、霍兰德在研究中发现,尽管大多数人的人格类型可以主要地划分为某一类型,但个人又有着广泛的适应能力,其人格类型在某种程度上相近于另外两种人格类型,则也能适应另两种职业类型的工作。
26、也就是说,某些类型之间存在着较多的相关性,同时每一类型又有极为相斥的职业环境类型。
27、霍兰德有一个六边形简明地描述了六种类型之间的关系。
28、 根据霍兰德的人格类型理论,在职业决策中最理想的是个体能够找到与其人格类型重合的职业环境。
29、一个人在与其人格类型相一致的环境中工作,容易得到乐趣和内在满足,最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30、因此在职业选拔与职业指导中,首先就要通过一定的测评手段与方法来确定个体的人格类型,然后寻找到与之相匹配的职业种类。
31、为了确定个体的人格类型,就需要大量运用人才测评的手段与方法,霍兰德本人也编制了一套职业适应性测验(The Self-Directed Search,简称SDS)来配合其理论的应用。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