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07 22:19:21
大家好,我是小环,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道德行为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人行为的道德性取决於: ——选择的对象; ——追求的目的或意向; ——行为的环境。
2、 对象、意向和环境构成人行为道德性的「泉源」,或组成要素 选择的对象是意志故意投向的一个善。
3、对象构成人行为的因素。
4、选择的对象确定一个意愿行为的道德性,是根据理智承认它和判断它是否合乎真实的善。
5、道德性的客观准则,经由良心指证,陈述善与恶的理性秩序。
6、 面对着对象,意向常站在行动主体的一边。
7、因为意向与行为的意愿的泉源相连,并由终向决定行为,因此意向对行为的道德品质,是一个基本的因素。
8、目的是意向的第一个鹄的,用以指定行为中所追求的目标。
9、意向是意志投向目的的动向;意向注视行动的鹄的。
10、意向指向行动所期待的善。
11、意向不只限於指点我们的个别行为,更能调配许多不同的行为,归向同一的目标;意向能够引导人的一生走向最终的目的。
12、例如,一次服务原以帮助近人为目标,但能同时受到天主圣爱的启发,以爱天主作为我们所有行为的最後目的。
13、同一个行为也能够受到多种意向的影响,譬如,服务是为了得到某种益处,或为了获得虚荣。
14、 一个良好的意向(如:帮助近人)不能使一件本身放任的行为(撒谎、诽谤)成为良好而正当的。
15、目的并不使方法成为正当的。
16、由此,人不能为了拯救一个民族,而把处罚一个无辜的人视为合法的方法。
17、反过来说,一个附加上去的不良意向(如虚假光荣)却能使一个本身可以是良好的行为(如施舍),成为不良的。
18、 环境,包括後果在内,是道德行为的次要因素。
19、环境的影响在於加重或减轻人行为道德的善或恶(例如偷窃的数量)。
20、环境也能够减少或增加行动者的责任(如因怕死而做)。
21、环境本身不能改变行为原有的道德性质;环境不能使一个内在恶的行为,成为良好或正当的。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